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专家:楼市迷时期已过 回升时候不好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07-21 16:51

[摘要]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房地产市场迷时期已过,市场已经处在底部。但什么时候能回升还不好说。同时聂否认全国会出现如业内所担心的崩盘情况。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房地产市场迷时期已过,市场已经处在底部。但什么时候能回升还不好说。同时聂否认会出现如业内所担心的崩盘情况。

聂梅生认为,当前房地产正处于高位盘整期。“为什么说是高位,因为2013年房地产各项数据达到了位。而今年一季度出现了盘整,主要特征就是涨幅下降。到了4、5月份,部分数据出现负增长,但负增长不代表下降。”

房价同比涨幅很清楚,从去年的7.7%下降到目前的负值,1-5月份是负的1.7%。并没有急挫,总体来说不会崩盘,比如下降30%到50%,不会有这样的情况,目前已经走稳。”聂判断,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走稳,在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果政策不出大的问题,市场信心会慢慢恢复。同时,她认为,开发商目前都“活得很好”。

聂梅生表示,从数据上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从去年底的19.8%,降到今年1-6月的14.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这是很多人没有预料的,甚至看起来形成了全线的资金紧张。但仔细分析,这属于特殊情况。

聂梅生称,开发商的资金组成包括五部分。部分是个人按揭贷款,即个贷;第二部分是订金收款;第三部分是自筹资金;第四部分是利用外资情况;第五部分是开发贷。开发商一季度投资之所以出现急挫和个位数的增长,这是因为一季度个贷卡得紧。

“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协议之后二三个月,个贷规模就下降了,开发商的订金收不回来,最终表现在数据上与去年5月份相比相差很多。开发商资金来源中,涨幅的就是企业自筹资金,包括信托、基金以及海外发债等等,自己找来的都是自筹资金。由于银行出现了大量影子银行问题,个贷和开发贷的利息远远低于表外这一块,银行当然不愿意放贷,因为表外可以达到15%,个贷是6%,开发贷是8%到9%,谁愿意做呢?开发投资为什么会下降这么快,这与上半年银行的货币政策,银行自身的运转是有关系的,这造成企业不得不拿贵的钱顶着。企业去年拿了很多土地,现在又无法融资,今年的情况是特殊的。”

聂梅生呼吁,政策应当支持改善性住房部分。她认为,这部分需求属于误伤。同时,应该调整限贷政策,银行不应再提高当前的首套房房贷利率。以前偏紧的信贷政策已经不适用于处于调整期的房地产市场。

聂还表示,限购、限价也不适用于当前调整期的房地产市场。取消限购基本上是地方政府的做法。“目前取消限购的城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本来当时就不该限,当时限购是一个性的举措,一刀切,该限不该限的都限了。一些地方政府现在觉得它那个地方本来应该支持房地产的消费,而且也没有很大的投机炒房的问题,没有很大的泡沫,就不该限,这次就把它撤了。还有一些城市原来需要限购,但现在如果不取消限购,对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是毁灭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取消了限购措施。”

聂梅生称,两个取消限购的做法,后者可能多一些。“比如像温州等城市,房地产已经折价了一半,这种情况之下你如果再限购,市场预期就更糟糕。本来还存在的一些购买能力也不能释放,最终导致整个资金链断掉,这对当地的经济摧残很大,所以要把原来的限购政策取消。”

聂梅生认为,地方政府现在取消限购稍微晚了点,今年一季度开始就该有一个态度。“既然中央政府基本上不出针对房地产的性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让地方政府作主,谁出的政策谁负责,这个话应该早说。地方政府已经耐不住了,想要出了,又怕喊停,又怕被问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才有一个态度,你们自己调。我觉得晚了,中央早就应该有这种态度。本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就应该因时因地制宜,不应该一刀切。”

 

【】:深圳等一线城市楼市走出泥潭 需要价格实质性下跌

预计未来“量跌价涨”的局面难以持续,价格出现实质性下跌是必然的事情,由于待释放的需求仍旧存在,降价也一定会有助于成交量走出泥潭。

一直被誉为楼市“马其诺防线”的一线城市,今年上半年的表现非常糟糕,在成交量上领跌:北京今年上半年新房的成交量同比下滑了48%,二手房更是创下了有网签记录以来的半年成交水平,而上海、广州和深圳新房成交规模下跌幅度普遍在40%左右。

相比较而言,二、三线城市的楼市反而表现得平稳很多。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二线和三线代表城市今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仅下滑15.5%和18.9%,而1-5月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下跌7.8%。

2010年实施限购政策以后,开发商纷纷转战二、三线城市,但由于城市化质量、居民收入水平、人口吸附能力和产业集聚、产业升级方面的先天不足,二、三线城市无法消化房地产市场的海量供应。从2012年开始,有关二、三线城市供应过剩、泡沫破裂、楼市崩盘等报道充斥于媒体,温州、鄂尔多斯、秦皇岛等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楼市爆出“空城”、“鬼城”等泡沫破灭的消息,更是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住房自有率低、购房需求旺盛,房价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因此,2012年以来主流开发商纷纷高调回归一线城市。

业内和专业人士认为,由于一线城市楼市对于人口吸附的能力很强、潜在的需求源源不断,而土地资源却比较紧张,供不应求的事实摆在那里,楼市即便在2014年出现调整,也至少能够保证5%-10%的量价增幅。但是,一线城市楼市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成交量领跌,交出的成绩单与预期差别太大,不仅没有稳定住市场,反而却成为楼市每况愈下的推手。

 

对于一线城市楼市逆预期下滑,媒体认为基数效应(2013年上半年成交过于旺盛)、住房信贷紧缩、经济增速放缓、唱空论调、需求观望等因素是主要原因。毫无疑问,一线城市的楼市在过去10多年一直非常坚挺,房价相比10年前翻了4-5倍,成交量也随价格上涨而持续火爆,并没有经历真正的深幅调整,即便是在2008-2009年的楼市下滑,时间也很短。因此,在经济金融形势和政策突然出现不利于楼市的变化时,火热了多年的楼市出现调整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事实上,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回顾我国每一轮楼市调整,基本都是从以一线城市为主的大城市开始的,而且调整的幅度也往往会大于二、三线城市。例如,轮调整(2008年-2009年)首先发轫于华东的上海、杭州;2011-2012年楼市调整则起始于北京的通州。轮调整中,深圳房价相比点下跌近40%;上海50%的区域房价下跌,部分区域房价下跌35%;北京通州、顺义、望京等供应热点区域的房价下跌达30%多。

一线城市楼市之所以容易出现大涨大跌,根源在于一线城市是人力、资金和资源密集的地方,各种需求对于楼市能够形成支撑,投资炒作也比较旺盛,各路资金对于盈利机会和风险动向比较敏感,容易出现需求一窝蜂拥入和短期内迅速退出的极端情况。与我国类似,那些大城市较多的东亚国家也存在相近的规律,1980-1990年代日本地产从繁荣到泡沫破灭的危机周期中,东京楼市下跌更严重,这主要就缘于东京集聚了日本30%的人口、40%以上的产值,是日本乃至亚洲的中心城市,投资需求集中;200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各地区整体房价下跌,但首尔的房价下跌幅度,至今没有恢复,而其中富人集中的江南区,房价降幅达30%以上。

目前来看,尽管中国一线城市住房成交量下跌非常严重,但房价还在逆市上涨,可以用“量跌价涨”来概括。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统计,上半年一线城市房价指数上涨2.64%。同比看,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新房价格涨幅分别为18.9%、10.1%、9.1%和9.63%。也就是说,如果从成交价格看,一线城市的楼市依旧比较火爆,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调整。而且,随着一线城市新房供应区域从中心区开始全面向城郊转移,一线城市新房的价格水平越来越没有代表性了。即便如此,相比2011年普遍不足2万元的均价水平,2014年上半年一线城市披露的新房价格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上涨40%左右,而更具有代表性的二手住房价格在同一时期则至少上涨了50%以上。

站在当前的时点上看,一线城市的住房价格有两个特点,一是在2012年-2013年的一轮上涨周期中,房价年均涨幅远超过过往任何一年;二是价格连续上涨10多年之后,处于历史水平。也就是说,与前两轮楼市下调相比,本轮一线城市的调整仅限于成交量的单方调整,而非价格的调整,这事实上是一种“畸形调整”,而非真正的调整。在价格不降反升的情况下,一线城市楼市调整只能以成交量“腰斩”的形式来表现。

根据笔者的调研,除价格居高不下外,供应效率低是成交量“腰斩”的另一个原因,表现在供应集中在远离城区的城际边界。这些远离主城区的区域,在开发住房方面,本身就面临着基础条件先天不足的缺陷,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和工作的成本将居高不下,并不匹配刚需占主体的市场需求。而即便是这些区域,目前的房价水平也涨到了历史高位。例如,北京主力供应区域—通州的房价水平在27000元/平方米左右,深圳主力供应区域—龙岗的价格水平在22000元/平方米左右,广州的主力供应区域—增城(郊县)和南沙的房价水平至少在12000-15000元/平方米。相比较2012年初,这样的价格水平上涨幅度在50%以上,而按照这样的价格水平计算的本地房价收入比在10倍以上。

在价格太高、供应效率低的情况下,一线城市楼市调整必然表现为成交量急剧下滑,“畸形调整”局面的形成是购房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未来,一线城市楼市若要走出调整深渊,或者要在价格上面做出有诚意的下调,或者在补足公共服务配套上面痛下苦功。短期来看,补足公共服务配套并不现实,住房供应的效率难以提升。因此,预计未来“量跌价涨”的局面难以持续,价格出现实质性下跌是必然的事情,由于待释放的需求仍旧存在,降价也一定会有助于成交量走出泥潭。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